2018 東京之旅 美術館篇-吉兆庵美術館

到鎌倉的那日陰雨綿綿,原想要去江之島的行程也被雨給打亂了,因此在附近晃晃,預先排的吉兆庵美術館行程剛好帶我們進去躲躲雨。

吉兆庵美術館的建築很古典,玄關有種要進餐廳的感覺,很有趣。進門才走兩步就到了展覽入口及禮品部,正心想怎麼都沒有服務人員,才發現有個服務鈴,按鈴後馬上出現一位阿姨來收門票錢。

給了資料與門票後,她從屏風探出頭問:「你們知道什麼是備前燒嗎?」我用殘破不堪的日語告訴她,備前燒的作者有來台北講解,所以知道一些,她便讓我們自己看,又離開去忙了。

這次在這裡看了約三十件北大路魯山人的作品,及數件金重陶陽等備前名家的陶器,相當精彩;加上全館只有我們一組客人包場,看得很自在。

吉兆庵是著名和菓子店,在台灣也設有多家分店,吉兆庵美術館則是依循「想讓大家看見各種和菓子容器」的心願於2001年開設的,在岡山的分館則於2008年設立。北大路魯山人生前於鎌倉住了大半輩子,在鎌倉看到他的作品,令人聯想起他當年的模樣。

這次的企劃展為「備前燒的魅力」,一、二樓都是備前燒的作品,三樓則是北大路魯山人的常設展。

第一次親眼看北大路魯山人的作品是在何必館・京都現代美術館,名作樁大缽帶來的興奮之情至今難以忘懷。這次在吉兆庵則是第一次看到他各類形制的食器作品,展品可能還比笠間春風萬里莊的還要豐富一些。

魯山人的陶器並不像川喜田半泥子那樣的純然灑脫,他所做的食器都是以實用性為出發點而製成的,每一件都是「讓人想馬上把食物裝進去」的那種喜歡,這是身兼名美食家、名料理人的作品所獨有的魔力。但即便是實用,他的個人風格並未因此而受限,反而被實用性襯托了出來,有許多器型和樣式更是超越傳統,在今天看來仍然時髦無比。

館內不開放拍照,因此用筆潦草畫下最喜歡的幾個,在網上只找到幾件類似的作為圖例。

雪ささ小皿 

2. 志野櫛目文平向付(昭和20年代)

3. 四方灰落

4. 織部十字平向

5. 色繪雁木文平缽

6. 銀彩德利

7. 御本大缽

~ 續〈鎌倉:Cafe Bee〉

--

--